臺東大學學生活動中心暨體育館

基地面積

建築面積

樓地板面積

404,700 ㎡

10,825 ㎡

16,868 ㎡

 

地景演譯

運動是台東大學重要的發展項目,而體育館在空間構成上又必須表達運動空間的特質,在設計構想上試圖回應台東山群地景的特色,操作動態的地景韻律,一方面回應校園外圍的山群,一方面與校園地標/圖書館形成“山與丘”的對話。所有的空間機能與活動均被覆蓋在飄動的地景下方,以受到地表皮層的庇蔭,回應炎熱的台東氣候。同時讓校園空間在校園南邊界向高處抬昇,以眺望不遠處的太平洋,並可回覽校園全景、圖書館及環山景緻,充分感受校園與環境的空間特色與氛圍。

 

配置概念

體育館在台東大學乃課後生活的重要據點之一,因此在使用功能規劃上有運動館、游泳館與學生活動中心三大區塊。空間概念將三大區塊的量體對應地形環境與動線散置,並以綠色的皮層覆蓋,維持了流通的動線路徑,同時也創造了內聚的庭院空間,以便不同的使用者能在中庭產生停留、等候、寒喧、閒聊等互動行為,亦可彈性運用此一空間作為各種聚會、表演活動的場地。透過學生課後各種活動的舉辦,使學生在此一場域與不同族群相遇,而產生更多的生活交織與牽動,對校園生活留下深刻的記憶。

動線規劃除了串接體育場與藍球場之間的動線外,對外更連結宿舍生活群,鏡心湖岸步道及校門口主景觀道,對內透過皮層的縫隙形成立體的動線連結,讓學生可以遊走於丘體的內外,讓室內外的活動能引發連動,充分運用地形的特色,感受運動地景的特質,也引發更多元的活動想像。

 

空間構成

建築量體以丘塊地形向湖面傾斜,回應湖對岸的圖書館地景式的山體建築表達,同時也呼應周圍的群山景緻,主要的大形空間均置於基地南端臨校園邊界,以減少對鏡心湖岸的量體視覺衝擊,游泳館則置於斜草坡下方,透過天窗、採光井的設置,解決泳池空氣流通與採光等必要措施。

中庭則由體育館、游泳館與學生活動中心圍塑成半開放的廣場,主要開口迎向鏡心湖岸,次要開口連接體育場動線,臨游泳館側結合樓梯設置坐階看台,可供休憩與舉辦活動,中庭頂棚與串接量體的廊道則成為建築物邊緣與廣場的媒介空間,活絡廣場的邊緣動能。

體育館內部則利用挑高的穿廊串接各種活動設施,進出體育館的學生都會在此相遇,也是會面的生活空間之一。體育館內設置彈性舞台、伸縮看台供舉辦大型聚會活動使用,二樓更設置室內跑道以解決室外天候炎熱的問題。